我是一片游弋在川西高原的云絮,以穹顶为纸,以光影为墨,在阿坝8.42万平方公里的生态长卷上写意流转。我见过经幡拂动时牦牛群扬起的金色尘埃,听过岷江源头冰川融雪的初啼,抚摸过若尔盖湿地上黑颈鹤舒展的翎羽。而最令我驻足凝望的,是那些佩戴检徽的生态守护者——阿坝检察“鹤翔兰萨”团队,以法律为经纬,在雪域织就绿色锦缎。
当盗采泥炭的钢铁巨兽撕裂若尔盖草原的肌肤,我望见湛蓝制服如格桑花绽放在疮痍之地。检察官们俯身丈量每寸受伤的草甸,指尖沾染的不仅是黑色泥炭,更是大地渗出的血泪。86份诉前检察建议化作疗愈的银针,190余万追缴的生态修复费用凝成再生的甘露。如今我低垂云鬓轻吻草原,但见跃动的精灵在绿浪中划出弧线,修复区新生的泥炭层正重新孕育生命。
我时常化作细雨,浸润他们巡山普法时的汉藏双语宣传册。在牧区的学校,同学们用铅笔在汉藏双语宣传册上沙沙作响;黄河岸边的孩子们,用石头勾勒出司法纹样;牛毛帐篷里鹤翔兰萨在回响。这些瞬间,让我听见雪域生态文明的根系在文化土壤中生长的声音。
作为天地间的流浪诗人,我见证“鹤翔兰萨”团队以检察蓝为底色,在青藏高原东缘书写新时代的“阿坝山海图”。他们的公益诉讼不是冰冷的法律条文,而是让冰川记住温度,让草原延续呼吸,让每只飞越湿地的黑颈鹤,都成为不会坠落的生态坐标。当司法利剑化为绕指柔,这片土地便永远年轻——让雪山圣洁如哈达,让江河奔涌似碧绸,让所有生灵在苍穹下,共绘一幅永恒的生态画卷。